其它

广州创新创业吸引世界目光
2017-09-30

南方日报记者

进入6月,作为“广州青创杯大赛”分赛场的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正在火热举行,来自大赛组委会统计,本届参赛项目和团队2000多个,是历届大赛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届。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而且不少参赛者来自于海外。

P20_看图王_副本

“广州是创业的热土,获奖的项目不仅可获得可观的政府启动资金,而且还有投资基金支持,对创业如此大的支持力度,在国外是很少见的。”来自美国硅谷的参赛者李响对记者说。他参赛项目是有关人工智能项目,他告诉记者如果入选将会回国创业。因为他的同学两年前参加广州创业大赛获奖回国创业,如今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

近年来,广州不仅创新创业吸引了世界目光,产业转型升级高端产业与世界接轨,重点产业广纳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高端人才。人社部4月中旬发布信息,海归就业意向城市广州位居第二。5月下旬,国家外国专家局发布“2016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广州连续五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据统计,目前在广州的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已有“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3人、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7人(其中全职院士35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16人、“万人计划”专家95人。“本土人才库”更是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专家认为,随着广州产业的转型升级,整个人才结构也趋于高端化。

创新创业吸引国际人才

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由天河区政府、广州市科技创新委联合各大产业园区共同打造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大赛始创于2015年9月,至今已连续举办两届,累计参赛项目和团队达到2800余个,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取得了热烈反响,挖掘培育出一大批优秀项目。也让天河区成为聚集高端人才创业的热土。

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天河区通过打造城中村众创社区来降低一线城市居高不下的“双创”成本,获奖项目也低成本进驻众创社区。截至2016年底,全区已有29家由村集体物业改造而来的孵化器或众创空间,集聚创业企业1272家。

2014年,黑格科技还只是7名伊利诺伊大学学生在美国成立的一个小工作室。2015年,团队回国创业并在首届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夺得大奖,随即落户联合社区众创空间。如今,黑格科技研发的3D打印耳机已实现量产,每件售价400元不到,而国外同类产品需要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目前该公司正准备在新三板挂牌。

P21_看图王_副本

榜样就是号召力。不断有国外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咨询并报名参赛,因此2017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升级。继2016年在韩国设立赛区开始国际化的尝试之后,本届大赛还将在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新加坡、法国巴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阿联酋迪拜及港澳台新设置9个海外境外赛区,呈现出十足的“国际范”。同时,大赛还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置分赛区,全面对接国内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

除了吸引海内外创业者参赛外,天河区还经常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举办各种论坛,为国内外创业者打造交流平台。

记者参加了众创5号空间第七届“穗台青年论坛”。来自穗台两地的优秀青年创业团队代表以及参加广州市“青创杯”第四届创业大赛台湾分赛区的创业优胜团队共约230人参加论坛,就加强穗台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进行交流与探讨。

论坛期间,台湾SETA先达科技、环保回收锂电池创新技术、多功能智慧型节能玻璃、蓝转白高效能白光LED、全方位植牙膺复系统、踞春雪蛤产业生态园、“金天然”无抗生技园区等7个青年创新团队与众创5号空间签订了入驻协议。

如今的“众创5号空间”,不仅有20多个来自台湾的创业项目,而且有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创业项目30多个。

五号空间还经常产生奇迹。短短两年,在此创业的机智云公司发展迅猛,成为全球物联网第三方云服务领域的一匹黑马。《福布斯》全球IoT创新企业100强、苹果亚太区优秀物联网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微软亚马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家电艾普兰核芯奖等等,据了解,机智云的核心技术就是由新加坡创业者带来的。

P22_看图王_副本

城中村孵化器搭建的“创新雨林生态圈”,也让众多来自海外的高端项目迅速本土化吸引全国各地精英。受到《福布斯》关注的不仅是机智云。今年,舜飞科技的首席策略官、来自英国伦敦投行的MahdiShariff入选《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30位精英榜单。

成长于远洋新三板企业孵化培育基地的舜飞科技,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创立,目前已是国内知名的营销技术公司和程序化广告平台。公司目前仅有110名员工,但其中有70名工程师,大多是来自BAT的技术大咖。

人才结构渐趋国际化

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认为,一个城市及其职场的全球化程度,与该城市对于全球化人才的吸引力是相辅相成的。如今广州重点产业的“国际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国际化人才。人才结构也渐趋国际化、高端化。

他的这一观点在广州开发区就得到充分的印证。作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并与世界接轨。目前,科学城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30多家;仅生物岛入驻的高端生物企业已超120家,引进落实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项目58个,聚集“千人计划”人才6名,博士268位。去年开始就有5位诺贝尔生物医药得主频频造访广州发区生物制药产业。

如今开发区聚集了科技型企业20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9家;上市企业4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8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高端产业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凭借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和科技体系,广州开发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代表广州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核心区域,也是海归们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截至4月,该区已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省领军人才、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00余名,海外人才5000余名。目前,广州开发区不仅成为海归聚集的地区,而且已经吸引了两院院士34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4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创新创业“国家队”已经达到117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6个共83人、领军人才7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5人、领军人才15人,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66人,区科技领军人才68人,创新创业“地方队”已经达到140人。

围绕产业链聚集创新人才,围绕创新链配置人才,人才创新创业推动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造就了一批业内“隐形冠军”。据统计,全区高层次人才自主创办企业96家,参与企业创新28家,2016年高层次人才企业实现产值300亿元,销售收入达254亿元。35家人才创业企业成长成为瞪羚企业,占全区瞪羚企业总数的1/3。

人才聚集引领高端产业

不久前,第2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在深圳和意大利米兰两个会场发布。广州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体系,评分达到650分,全球排名第37。

“广州突破金融产业的短板人力资源得分很高。”华南师范大学在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说。

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即营商环境、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城市声誉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广州才能得以榜上有名。广州的金融业发展得分排在第28位,更为称道的是人力资源得分排第23位。

人力资本正是广州金融业补上短板的有力武器。近年来,广州通过“海交会”、“金交会”等平台,大力引进海内外各类金融人才,并对高层次金融人才扩大了奖励范围,协助金融机构新引进人才申办人才绿卡,解决入户指标等难题。其中,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金交会)已连续五年为17000多名行业精英提供近10000个事业发展机会,不仅达到面向全球揽人才目的,同时也促进了更多技术、项目和人才在广州落地生根。

人才结构趋向高端化不仅体现在金融领域,2016年广州根据“1+4”政策文件申报的11个人才项目的人员结构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1个项目总申报人数超过1.3万人,其中约30%是从全球全国新引进的人才和项目,数量多且含金量高。而在这些申报项目中创新创业“领军”项目竞争最为激烈。创新创业领军团队竞争比例达到12∶1,杰出产业人才补贴竞争比例达到13∶1,远高于一般科技项目申报热度。且这些项目大多数来自有海外背景的团队。

从具体分布看,各项目申报人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与广州市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例如,创新创业领军团队87%的申报项目集中在生物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行业,并牵引出基因测序开发与运用、无人机产业化等优质项目。人才绿卡持有人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11.5%、金融保险业占9.42%、生物与健康产业占8.9%,未来将带领广州步入高端发展之路。

■对话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教授:

政府应更多地发挥企业吸引人才的优势

近年来,广州在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结构也快速变化,使广州人口素质结构迅速优化。高端产业吸引大量人才,高层次人才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教授认为,广州已进入“知本时代”,人才必将引领产业发展,“政府应该让企业更多地发挥吸引人才的优势”。

广州进入“知本时代”

南方日报:过去人们印象中,广州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是个容纳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

谌新民:过去广州和珠三角其他城市一样靠“人口红利”获得经济发展的动能。但从出现“刘易斯拐点”后,广州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人力资源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广州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取决于创新红利,创新红利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红利”和“制度红利”。

南方日报:您认为广州什么时候出现这种人口素质的变化?

谌新民:在2009至2014年,即“刘易斯拐点”区间。去年国际上就开始注意到这种转变。比如普华永道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16》,广州登上榜首。报告中,广州在“智力资本和创新”维度位列总分第一,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重点大学的研究水平”两个指标得分居于前列。

南方日报:您的关注点现在更多地转向“人才红利”?

谌新民:现在我们更多研究人才与产业的关系。比如,广州一开始是人才被动适应产业,如“星期六工程师”。后来是人才支撑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升级之后吸引大量高端人才,智力密集的“知本时代”就到来了。

人才引领产业升级更重要

南方日报:现在广州发展得益于“人才红利”?

谌新民:是的。前些年“人口红利”减少对广州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一种“倒逼机制”。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产业结构一定要升级,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技术创新。由于经济发展先行一步,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形成了对高素质劳动力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就是“人才红利”。但要让产业更好发展就需要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比如,美国的硅谷就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年轻劳动力,从而创造了奇迹。

南方日报:您认为广州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谌新民:人才聚集在哪里,你的产业希望就在哪里,就像广州的金融业过去是短板,高端人才吸引来了,金融业也快速发展。智力资本的集聚,资本自然趋之若鹜。比如与红杉资本、软银中国齐名的中国最佳创投机构IDG资本,也将南方总部落户广州。

P24_看图王_副本

南方日报:很多国际大公司选择落户广州也是看重广州人才资源。

谌新民:前几年广州支持各类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引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服务高端人才,为创新驱动提供“源头活水”,这就是发挥了人才的引领作用。广州还应该争取让富士康把研发基地建立在广州,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国际创新型人才。

注意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南方日报:现在广州各个区政策人才政策一个比一个有吸引力。

谌新民:当然吸引人才需要有激励机制,但我认为政府最重要的是为人才提供好的公共服务。一个好的服务型政府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公共财政的支出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区域不同人群的利益。当然对人才要有差异性的服务,比如深圳为优秀人才提供住房。但动不动就用几百万奖金或百万年薪之类的措施会让更多人感到不公平。

南方日报:您认为人才政策如何体现政府的作用?

谌新民:其实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综合而均衡发展是广州最大的竞争力。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抓好营商环境,在综合均衡发展上保持领先,制订好的产业政策,这样把更高端的产业吸引过来,产业就稳住了。企业要发展他自己也会想办法用高薪吸引人才。

南方日报:对人才的具体服务方面政府如何作为呢?

谌新民:政府依然是提供公共服务,比如解决人才的子女入学以及户口方面。但企业才是用人的主体,政府应该让企业更多地发挥吸引人才的优势。

返回置顶